撕经济:三思而后行
作者:编辑部
2023-11-14
摘要:一撕一剪复热即食,无须洗选、加工、调味,只需依循烹调步骤,预制料理即能轻松上桌。

从2020年以来,餐饮产业就备受考验。经历3年疫情,实体经济打击,疫后国际通胀、俄乌战争、地缘政治等因素造就原物料上涨,但根据数据显示,在整体产业规模与销售额仍旧逐渐增长。

撕经济(也称剪刀经济,预制菜,泛指各式即食料理,一撕一剪复热即食,无须洗选、加工、调味,只需依烹饪步骤,就能轻松上菜。)更受疫情助攻下增长迅速,既然顾客无法进店内用,商家纷纷将重心转往外卖、电商等平台,也将本身料理封装、冷冻制成调理食品包,想尽各种办法弥补疫情中的损失。深耕辅导餐饮业者数十年的食品行业从业者就指出:“疫情让餐饮业者察觉实体经济的天花板,当店里没人时,店外交易就成重点,撕经济更是关键。”

随疫情过后,人潮纷纷回流实体经济,但撕经济规模不减反增持续扩张。根据调查公司调查,日本冷冻食品市场规模在过去5年皆突破1万亿日元,预计在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.8万亿日元以上;中国市场则是预估预制菜(料理包)市场至2026年将超4000亿元人民币,各国即食经济增长迅速。

疫后撕经济持续攀升

大环境与餐饮困境解方

撕经济为何崛起?从大环境讲起缺人、缺工,是餐饮业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,只因疫情而突显;俄乌战争、疫后通胀更是造成原物料飙涨,店面租金也一去不复返。从餐饮经营的总体数字,看似持续加速增长,但人均营业额却是降低;以经济部数据来看,餐饮业者家数连续5年正增长(2018年至2022年),虽餐饮业销售额逐年增加,但细看餐饮业者组成却是不利于单店品牌的小型商家。

数据显示,各国相较2019年,2021年餐饮业者总店数明显增加但品牌数量却减少,意谓品牌仍持续扩张,却是具规模性的连锁品牌凭借其采购、议价与资本能力在疫情中占据优势。当产业人均获利降低,加上连锁集团与外来餐饮品牌竞争,想要突围就需进行特色经营打造差异化,之后扩大营业利润就需要自动化与半自动化。

疫情让餐饮业者意识到‘实体经营的天花板’,以往实体店面经营是拼出餐翻桌率,当人潮消失利润直接归零,店外交易就备受重视,从外卖、外送到撕经济篷勃发展。

撕经济在大环境与店家困境下,就算外卖因实体经济复苏而降温,仍持续增长不坠,当系统化的大规模生产与制造,人力成本相对来说并不会增加,却能不受餐期限制提供24小时服务,甚至将市场扩及全世界。

参照日本经验

撕经济抗涨成动能

日本早在10年前就出现类似情形,面临餐饮经营规模衰退,整体营收仍旧持续成长,靠的就是外带与其他周边产品的增长曲线,如走出日本的一兰拉面,推出4秒即卖出一碗的一兰拉面,在极短时间达成400万碗销售额的惊人成绩;另外一兰拉面的外带包装面条,也是热门销售冠军与伴手礼,达成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,随时都能享用美味的撕经济模式。

经营一家店,餐厅租金、员工薪水、设备都是固定成本,当大环境通胀,用餐价格就随之增长;而撕经济,无须像实体餐饮不断扩店、招募人力,通过大规模生产压低成本,涨的是相对可控成本,如水电、燃气、食材费用,只有微幅调涨下,自然受消费者与店家选择与发展。另外餐厅发展撕经济还能突破餐期,不只拘泥于早午餐时间、晚餐的营业时段,在店家人力无须改变的情况下,让消费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,没有外送的期间也可以直接复热食用,享用喜欢的味道。

预制菜,不预则废

方向不对,努力白费

2023年的预制菜,活成了一个形容词。

预制菜身处舆论漩涡,“预制菜进校园”“预制菜占领商场”争议不断;预制菜喜提“人类饲料”,即便是曾经被称作“世纪假药”的可乐也没这个待遇。

几乎没有哪一种消费品像预制菜这样,尽管人人喊打,但却仍挡不住销量节节攀升,创业者和餐饮老板前赴后继。

预制菜俨然成为了“全民公敌”,但放在10年前,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:以标准化之名,预制菜也曾让餐饮业和消费者皆大欢喜。不管是90年代的排队明星肯德基、麦当劳,还是在CCTV循环播放的三全汤圆、思念水饺,这些都属于预制菜。

预制菜不是一件新鲜事,如今却处在风口浪尖上:不仅是消费者满腹怨言,还有餐饮老板夹缝求生,预制菜公司步履蹒跚。

预制菜,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
预制菜目前没有国家标准,因此还没有全国统一的“定义”。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,预制菜是“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,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,经预加工(如分切、搅拌、腌制、滚揉、成型、调味等)或预烹调(如炒、炸、煮、蒸等)制成,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”。

预制菜产业现在进入门槛低,但要做好,其实门槛很高,完善的预制菜产业是食品工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的代表,能够更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。规模越大的预制菜工厂,其违法成本更高,更不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;企业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流程,有更高的议价权,有助于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,为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创造可能。

从生产端看,食品走向工业化有内在必然性。集中生产带来规模效应,助力降本增效、低碳环保。

从消费端看,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,时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。预制菜通过提供便捷的选购和食用体验,为人们省下买菜做饭等繁杂劳动和相应的时间。

对于预制菜的上游环节——农业来说,预制菜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上正在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。传统农业面向农贸市场,受供需因素影响,菜价波动较大。当预制菜规模发展起来后,企业与农业基地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给传统农业带来稳定的订单需求,实现‘订单农业’,大大缓解了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的难题。预制菜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,带动农民就业,增加农业收入。发展预制菜,有助农民和企业双赢。
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