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贸易战,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升级
作者:丁海森
2018-04-22
摘要:中美贸易战,绝非是一场普通贸易战。美国列出的项目,均是中国“大国崛起”的战略支柱产业。

中美贸易战,绝非是一场普通贸易战。美国列出的项目,均是中国“大国崛起”的战略支柱产业。美国鹰派已认识到,再任由中国发展高科技和先进制造,如让中国如愿以偿,美国将变成二流国家。中美关系已进入修昔底德陷阱,越来越具对抗性。万国贸易(Global Trade)董事长丁海森说,考虑到特朗普多种丑闻缠身,贸易战有进一步升级可能。毕竟,特朗普在乎民调,而且是想连任期的。

中美贸易战,特朗普图谋什么?除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,在技术和金融准入门槛做出让步外,特朗普真正的目标是要打击“中国制造2025”强国战略。美国商务部301调查报告,对“中国制造2025”这一关键词提及多次。所以,这次中美贸易战绝非一场常规贸易战,而是中美间你死我活的经济战争!美国发起这场战争的理由是:中国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。说白了,就是中国占了大便宜。

然而,仔细研究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发现,中美贸易顺差只有想象中的50%。譬如,韩国和台湾对美国输出了数量庞大的半导体,但这些半导体大部分会先进入中国而非美国,最终成为那些从中国再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的零件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(Paul Krugman)表示,中国的双边双边贸易顺差,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错觉。韩国和日本的商品用中国的劳动力进行成品组装。如果考虑美国的服务顺差,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只有整体数字的一半,或特朗普声称的数字的1/3左右。
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(Michael Spence)也指出:从附加值的角度分析,双边贸易平衡会发生巨大变化。尽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变化并不重要,但它在政治上却有重要影响,明显左右着公众情绪,并影响他们对贸易、贸易协定和贸易公平的态度。丁海森说,特朗普是做地产开发和电视媒体出身,非常懂得选民心理和民族情绪。他的特长是,将经济假象描绘成贸易威胁。

真正为美国“贡献”了更大的贸易逆差的,是美国的亚洲盟友们!以占GDP的比重来算,韩国、台湾、新加坡和泰国对美国的顺差都出奇的大。同时,日本对美国同样有较大比例的顺差。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GDP比例不断下降,近年已被日本赶超。难道特朗普不看这些经济数据吗?不是。所以特朗普又发推文安慰称,不管中美贸易争执如何,他与中国会一直是朋友。

引爆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特朗普,他将面临来自国会议员们的更大压力、企业游说团体的猛烈攻势。 这也许给正骂嗨了的媒体提个醒:要给中美双方留个台阶,不能以非友即敌的思维方式。 但班农说了一句狠话:如果华尔街干扰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战,就让华尔街下地狱。特朗普新任经济顾问拉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,批评华尔街沉不住气,但表达方式温柔多了:特朗普只是纠正中国违规贸易,贸易战要怪就怪中国。他认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对经济长远利好。他们讲话后,市场大幅反弹。班农是白人中的精英,特朗普的铁杆选民是白人。

白人支持特朗普,背后也有深层涵义。譬如,从1999到2016年,美国中年白人自杀比例持续大幅上升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•迪顿(Angus Deaton)和他的妻子、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妮•凯斯(Anne Case)将这种现象称为“绝望之死”。在分析自杀者的经济、精神和社交状况后,他们指出,这预示着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制度出现了问题。

但美国白人男性自杀率升高,也有专家分析与中国制造、中美贸易相关。美联储经济学家皮尔斯(Justin Pierce)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特(Peter Schott)近日联合发表的论文得出结论,美国自2000年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(PNTR)地位以来,在美国受PNTR影响较大的地区,自杀死亡案例明显增多,白人男性群体是“重灾区”。

中美贸易冲突也不是坏事,中国其实要迈过两道坎。一道坎是从生产产品发展到满足需求阶段,不但需要解决高端生产的问题,而且要发展出更新的技术和能力。另一道坎是从打工者过渡到老板。不能老想着我能给别人干个什么,而是要带领一帮小弟去干个什么。一带一路其实就是从打工者到老板的一个转变。

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终结办法是什么?丁海森认为,中国必须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升级。以智能手机为例,2017年全球的出货量是14.6亿部,中国就生产了14亿部,但智能手机利润的95%以上被苹果和三星享有,苹果更是占到90%左右。中国制造的规模世界第一,但利润却都被美国品牌赚走了!一个经济体缺乏世界级品牌,往往就处于价值链中低端。

在世界品牌实验室(World Brand Lab)编制的2017年《世界品牌500强》排行榜,入选国家共计28个。从品牌数量的国家分布看,美国占据500强中的233席,继续保持品牌大国风范;欧洲传统强国法国和英国分别有40个和39个品牌上榜,分列二三位。日本、中国、德国、瑞士和意大利是品牌大国的第二阵营,分别有38个、37个、26个、21个和14个品牌入选。由此可见,即使欧洲经济低迷,但欧美国家的超级品牌似乎依然坚挺。中国虽然有37个品牌入选,但相对于13亿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 中国品牌显然还处于“第三世界”。

回到中美贸易战,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9%来自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,61%来自加工贸易,中国从加工贸易中赚少量加工费,美国这样的品牌强国则从设计、核心零部件供应、营销与品牌等环节获益巨大。这就是品牌的力量。当美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级品牌(占世界品牌500强的46.6%),即使土地、劳动力等成本上升,自己不制造了,仍可站在价值链上游获益。丁海森说,过去,中国品牌的命名、定价和形象设计,都不够国际化。

一款童鞋出厂价每双65元,贴了牌能卖三四百元;一副眼镜出厂价两三百,贴牌之后售价竟达五六千元。高附加值是品牌的重要承载功能,但也让不法商家开始模仿造假,这也是为何如今假货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美国严厉谴责中方侵害知识产权的理由。未来10年,衡量中国经济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,就是能不能涌现一批世界级品牌。但是 世界级品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。2017年度《世界品牌500强》的平均年龄达到100.19岁,相比去年的93.71有所上升。其中100岁及以上的“老字号”达216个,美国以94个占比达到4成。中国入选的37个品牌中只有4个超越百龄。

哈佛大学商学院约翰•戴腾(John Deighton)教授认为,“中国品牌在欧美一线市场目前没有站稳脚跟,但是在非洲、南美、南亚等二线市场,中国品牌策略是成功的。譬如在非洲,中国品牌的手机销量超过了苹果和三星。”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•蒙代尔(Robert Mundell)教授分析说,“品牌价值的魅力,往往能通过资本市场体现。譬如,苹果、谷歌、亚马逊的市值分别为8900亿美元、7500亿美元和5600亿美元。如此高的市值中,品牌价值至少占有60%”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