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icxo.foild.net brandicxo.plparker.com brandicxo.o8ak.com brandicxo.um3u.com brandicxo.jjtiy.com brandicxo.85cu.com brandicxo.youhui118.com brandicxo.328929.com brandicxo.waynemuir.com brandicxo.42h3.com brandicxo.clzhineng.com brandicxo.gb3639.com brandicxo.jenwit.com brandicxo.jzskjw.com brandicxo.yijinka.com brandicxo.sl-popcorn.net brandicxo.erickborja.com brandicxo.zicfan.com brandicxo.ve2f.com brandicxo.btelma.com brandicxo.posuda66.com brandicxo.m2a4.com brandicxo.kb4r.com brandicxo.hanglvshi.com brandicxo.tmpoetry.com brandicxo.myii.net brandicxo.ningbokuaixun.com brandicxo.abayak.com brandicxo.omstudy.net brandicxo.j-kohnenki.com brandicxo.gundhig.com brandicxo.agrein.net brandicxo.tk5f.com brandicxo.teletodo.com brandicxo.ljkg.net
对话|品牌全球化:驾驭技术革命、文化冲突和地缘政治竞争
作者:编辑部
2024-12-25
摘要: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着复杂多变,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市场和国际形势。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源于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,更在于技术革命、文化冲突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复…

微信截图_20241225094033.jpg


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着复杂多变,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市场和国际形势。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源于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,更在于技术革命、文化冲突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复杂影响。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商业版图。
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兴起,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消费者的行为习惯,更为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开辟了全新的路径。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,提升品牌效率,增强用户体验,成为每个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。2024年12月18日,一场思想的盛宴——“世界经理人峰会”在香港隆重举行。围绕“品牌全球化:驾驭技术革命、文化冲突和地缘政治竞争”这个主题,来自哈佛大学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、麻省理工学院、香港大学的品牌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说,并与中国企业家进行了互动研讨。

嘉宾主持:

萨拉·金 教授 

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教授、市场营销领域的资深专家

外方嘉宾:

约翰·戴腾(Dr. John DEIGHTON)博士

哈佛大学商学院 管理学荣誉教授

齐夫·卡门(Dr. Ziv CARMON)博士

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前学术院长、讲座教授

玛丽亚·萨恩斯(Dr. Maria SAENZ)博士

麻省理工学院 数字供应链转型实验室主任

中方嘉宾:

刘建森 先生

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

张秀伟 女士

协鑫(集团)控股有限公司 助理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

袁浩东 先生

世界经理人集团 行政总裁

▍萨拉·金(主持人):

很荣幸,大会邀请我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,我是萨拉·金,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,欢迎三位外方嘉宾的到来,也欢迎企业代表提问,跟之前几次一样,企业可以做个简单的企业介绍,并向外方嘉宾发问,外方嘉宾作答。有请。

▍刘建森(徐工):

大家好,我是徐工集团的副总裁,主管海外市场。我们集团成立至今已有81年,目前海外市场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40%以上,预计明年将达到一半。我们从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国际市场。我们的国际化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:最初依赖全球贸易商出口,后来意识到需要更直接的控制,于是开始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和维修网络。目前,我们在全球有340家经销商和50个子公司,以及10个制造基地,直接员工约8000人。现在,进入了第三阶段,开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工厂和研发中心。从最初的进口600吨起重机,到现在能生产4000吨的起重机,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。我们有信心成为全球工程机械的领先品牌。

在当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环境中,品牌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。我想请问约翰• 戴腾博士,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怎样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和数字化转型,来有效提升工程机械板块的市场份额,并获得竞争优势?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成功实践或行业案例?

此外,我还想请教齐夫·卡门博士和玛丽亚·萨恩斯博士,为实现全球领导力并保持持续的技术突破,企业应如何构建灵活的创新生态系统?无论是供应链技术还是营销技术,哪些关键因素对于推动这种生态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?

约翰·戴腾:首先,我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。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,但也是机遇所在。作为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公司之一的代表,目标是到2027年成为行业第二。为此,我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。

徐工销售了大量的工程机械,并且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。我认为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竞争对手,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。虽然这些观点可能显而易见,但我还是想强调,当我购买汽车时,我并不完全清楚它们将如何满足我的需求。例如,如果我要带孩子去参加比赛,我可能会考虑购买一辆巴士;如果我要带老人去医院,我可能会考虑购买一辆救护车;如果我在交通拥堵时去办公室,我可能会考虑购买一辆单车。换句话说,我需要一个灵活的工具来满足我不同的、不可预测的需求。

因此,我建议我们在销售工程机械时,应该采取相反的策略。我们不仅要预测客户可能购买的产品,更要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提供他们期望的结果。客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,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效果。正如我的同事所说,商店销售的是钻头,但客户购买的是钻头钻出的孔。因此,我们应确保能够为客户提供他们期望的结果和表现。

在定价方面,我们应该正确地根据产品的结果来定价,而不是仅仅基于产品本身。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客户在购买我们的产品时,能够得到他们期望的结果。我们的产品可能价格稍高,但这是客户希望听到的,也是我们对卓越品质的承诺。

▍刘建森(徐工):

在澳大利亚,我们通过提供备用设备和寄售备品配件,帮助客户节省仓库空间并减少库存积压。我们还实施预测性备件更换计划和全面的售后保养合同,以全方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,增强品牌竞争力。我们对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感到自豪,并期待未来的合作。

齐夫·卡门:我想简单提出几点建议。首先,追求灵活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平衡,同时建立一个可扩展和敏捷的系统架构,鼓励适度的风险承担。我的经验告诉我,成功的企业往往鼓励员工承担风险,并接受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。从小规模开始,逐步扩大解决方案,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。

其次,充分利用科技和数据,如AI、IoT和数字孪生技术,来预测趋势和变化,超越基础工作。此外,与客户和行业伙伴合作,获取所需知识,整合技术,协作发展。

最后,要重视客户的反馈,将其融入产品开发中。简而言之,我的建议包括: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、科技与数据的利用、合作与协作,以及客户反馈的整合。

玛丽亚·萨恩斯: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,我认为关键在于分析数据以理解客户细分市场。首先,要明确愿景,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差异。例如,A组客户可能需要快速响应和高端服务,而B组客户可能更关注成本效率。战略上,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调整供应链运作。

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关于技术,而是如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。正确的问题不是技术能做什么,而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满足A客户和B客户的独特需求。这需要战略规划和价值主张,通过细分市场来实现。

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细分市场,并根据客户类型实施策略。例如,对上游供应商的响应性和成本效益进行细分,以更好地服务A组和B组客户。保持谦卑,愿意从数据中学习,并具备敏捷性,充分利用数据来转型供应链。虽然说起来容易,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。

▍萨拉·金(主持人):

感谢刘总的精彩介绍,让我们对徐工集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毫无疑问,徐工集团正朝着202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的目标迈进。

刚刚三位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,并回答了嘉宾的问题。戴腾教授强调了保障结果的重要性,特别是在与消费者产品不同的机械领域,需要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售后服务。卡门教授补充说,除了保障结果,我们还需要灵活性和勇气,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。玛利亚教授则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工具的使用,指出这不仅仅是为了技术本身,而应从客户的角度出发,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愿景。

接下来,我邀请协鑫集团的张秀伟女士为我们介绍一下她的公司。有请张女士。

▍张秀伟(协鑫集团):

协鑫(集团)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协鑫集团”)是一家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引领下,以风光储氢氨醇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、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。协鑫集团创立于1990年,34年来,坚持科技引领、数字赋能,围绕硅材料、锂材料、碳材料和集成电路核心材料,进行能源科技创新,以材料革命带动制造革命和应用革命。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,协鑫集团通过电力+储能+算力三位一体,赋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,实现源网荷储、充换售算检云多业态耦合。

截至目前,协鑫集团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,年度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。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,4万多名员工,3000多位能源科技专才。企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新能源500强以及中国企业500强新能源行业前列,2024年度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3位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25位。协鑫集团是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单位、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单位、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单位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。

大家都知道地缘竞争愈来愈激烈,势必影响各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。在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的今天,如何让品牌在海外市场建立可持续经营的企业形象并赢得信任?

齐夫·卡门:感谢您的提问,确实,品牌形象建设充满挑战,而可持续性更是增加了难度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我提供几点建议。

首先,数字透明度至关重要,即测量并报告你的可持续性目标和进展。客户需要信任你的数据,因此建立平台与公众分享业务信息,如减排量,是必要的。例如,瑞士的一家能源公司就实时分享碳减排数据,增强了公众信任。

其次,建议企业与其他信誉良好的组织建立联系,比如全球性企业。瑞士的一家公司与微软等知名品牌合作,这样的联盟可以提升信任度。

第三,推广品牌时,要强调可持续性。让品牌至少一部分与可持续性相关,强调解决方案如何帮助企业变得更环保。法国的一家公司推广低碳建筑材料,其品牌定位为绿色建筑解决方案,这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,也显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。

玛丽亚·萨恩斯: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提升企业可持续性的想法。首先是利用技术和创新,正如卡门教授提到的,可以采用AI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来监控和优化流程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

其次是第三方认证,这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。例如,某包装公司就利用FLC的认证来展示其可持续性。获得这些认证有助于增强公众对企业可持续性承诺的信任。

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看,我们可以与一些优秀的初创企业合作,他们专注于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,这有助于评估供应商的可持续性表现。

最后,通过获取数据库并上传数据,公司可以搜索并选择那些在可持续性方面表现良好的供应商合作。这样,我们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可持续性目标,利用实时、可信的数据,与专注于可持续性的公司合作,共同实现更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。

▍萨拉·金(主持人):

两位教授刚才提供了深刻的见解,他们讨论了数字化透明度、合作伙伴关系、品牌科技利用以及第三方认证的重要性,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我们当前的讨论,也适用于许多其他行业。虽然面向B端的业务在与终端客户沟通时可能比面向C端的业务更具挑战性,但基本的营销理论仍然适用。

玛利亚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,特别是实时数据的利用,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视角,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基础。感谢教授们的分享。

▍袁浩东(世界品牌实验室):

世界品牌实验室隶属于世界经理人集团,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商业战略咨询、高端高管培训教育和商业财经媒体的综合咨询公司。世界品牌实验室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·蒙代尔教授倡议建立,并担任首任主席。如今,我们已成为全球权威的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,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企业并购和无形资产评估。

我们服务于全球500强中的130多家企业,以及中国500强中的350多家企业。在这个人工智能即将爆发的时代,我们愿意与合作伙伴共同进步,提供专业服务,帮助更多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。

现在我代表未能参会的企业家提问,主要关注数字孪生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,以及它如何影响企业全球化和品牌战略。英伟达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的崛起使数字孪生技术越来越可行。中国企业家迫切希望了解数字孪生将如何影响他们的业务,以及尚未采用这项技术的中国企业如何能快速高效地采用这项技术。

玛丽亚·萨恩斯:回顾我们之前的讨论,我们聚焦于人工智能在全球企业中的应用,特别是在供应链转型方面。我们发现成功的企业都有清晰的愿景,考虑未来五年的供应链发展,并利用AI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转型。

这些企业首先设定承诺,比如对订单交付的承诺,并使用数据技术监控履行情况。他们关注如何实现这些承诺,包括与合作伙伴如制造商和物流供应商的协作。企业通过技术和数据实现目标,并进行端到端的供应链规划。他们选择能够支持承诺的关键合作伙伴,并利用先进分析技术预测交付能力,从而做出更可靠的承诺。同时,他们不断挑战和提升预测能力,进行根源分析,以提前预测潜在的颠覆。

企业监控承诺的履行情况,使用新的KPI和指标来衡量订单履行的表现。AI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通过学习、预测和自主决策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。我们观察到的旅程是一个从战略愿景到技术实现的过程,而不仅仅是技术驱动的变革。

齐夫·卡门:我从决策的角度谈谈组织变革的难点。改变组织现状不易,因为存在惯性和偏见,利益相关方往往倾向于维持现状。要打破这种路径依赖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步骤,比如先从试点项目着手。试点项目目标明确,易于实施,可以用来展示技术可行性和效力,如数字孪生等技术。

另一个观点是,尽量降低初期投资,利用现有平台而非从头开始。这样可以减少风险,同时验证新技术的实际效益。通过这些小规模尝试,组织可以逐步积累经验,为更广泛的变革打下基础。

约翰·戴腾:也许IT和AI领域的问题在于技术被过度夸大,导致人们感到害怕或觉得自己无知。自2014年以来,企业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的系统来控制业务运营。面对如此众多的AI工具,我们需要问的是,这些工具能为企业带来多大好处,以及我们这一代人是否已经落后,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。

对于数字孪生,我们可能需要通过焦点小组来讨论AI模型。数字孪生不是流程的复制品,而是一种数字模型,反映了我们所做的事情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我们需要理解业务挑战和解决方案,以摆脱困境。我们必须谨慎,确保AI工具不会吓到消费者。

▍萨拉·金(主持人):

感谢三位教授的互补性回答。玛利亚教授强调了数字转型中设定目标和掌握工具的重要性,以及度量承诺以实现供应链改进。戴腾和卡门教授建议从小规模试点开始,结合传统营销工具和新技术。

我们每一次的讨论内容都很丰富,又意犹未尽,相信每位嘉宾都有收获。期待我们下次的相聚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