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品牌实验室认为,一个区域的竞争实力,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,而品牌效益直接影响着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。品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,品牌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相互联动的。
2025年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》区域分布显示,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,中国大陆共有27个区域入选,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共29个区域入选。入榜品牌主要来自北京、广东、上海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七个省市,北京以92个品牌占据榜首;广东紧随其后,有81个品牌入榜,蝉联第二;上海、山东各有40个品牌入榜,并列第三。
区域品牌是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体现,区域品牌与城市群的互动,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协同,更是城市群文化、创新、生态价值的综合体现,共同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
相关数据显示,核心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。2024年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,占全国经济增量的比重保持在40%以上。品牌区域分布基本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偏远地区递减,其差异格局与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格局基本一致。
从城市群入选数量来看,长三角地区共有123个品牌入选,位列城市群入选数量的首位;而从品牌价值总量来看,京津冀的品牌价值总计139176.82亿元,占总价值的33.12%,位列第一。
2024年,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33万亿元,占全国GDP(约134.9万亿元)比重约24.58%,相比2023年占全国比重约24.4%,有所上升。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全国5.0%的水平,其中,江苏、安徽比上年均增长5.8%,浙江比上年增长5.5%,上海同比增长5%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此体量大的江苏,依旧保持着经济高速增长,并实现经济增量全国第一。
2025年,长三角将持续发挥中国品牌出海的枢纽作用,依托制造实力与数字优势,推动AI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,引领品牌全球化进程。今年,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共有123个品牌入选,与去年持平,继续保持城市群入选数量的首位。品牌价值总计76685.38亿元,占总价值的18.25%。长三角地区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上汽、阿里巴巴、宝武、交通银行和上海电气。
截至2024年,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迈入第11个年头,三地在区域协同中实现显著成效,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.5万亿元,按现价计算为2013年的2.1倍,较2023年实现明显增长。此外,京津冀的高端产业发展亦呈加速态势。
展望未来,京津冀地区将在重点领域协同合作中持续发力,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。三地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、深化资源整合,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补互促,推动协同发展迈向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的新阶段。今年,京津冀地区共有106个品牌入选,比去年减少1个,品牌价值总计139176.82亿元,占总价值的33.12%。京津冀地区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国家电网、中国石油、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化和中国移动。
2024年,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跃升,区域经济总量突破14.5万亿元,稳居全球四大湾区前列。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动能强劲,发明专利公开量年均增速全球领先,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快速突破,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和产业集群。
大湾区正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,助推区域从制造优势迈向科技引领。今年,粤港澳地区共有95个品牌入选,比去年减少2个,品牌价值总计81231.14亿元,占总价值的19.33%。粤港澳大湾区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华润、腾讯、中国平安、华为、和友邦保险。
中原城市群是中国国家层面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城市群之一,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4年,中原城市群加快推进区域协同与动能转型,五省主要城市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、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部崛起战略支点,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。郑州、济南、太原、合肥等中心城市加快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布局,城市间融合发展态势显著增强,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。
中原城市群品牌未来将依托区域制造优势与文化底蕴,融合智能科技与区域协同,加快向高端化、数字化与全国性品牌集群发展。今年,中原城市群有72个品牌入选,和去年持平,品牌价值总计49654.55亿元,占总价值的11.82%。中原城市群排名前五品牌分别是海尔、青岛啤酒、河钢、魏桥、海信。
2024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93亿元,占西部地区比重为30.3%,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提质、稳中向好态势。在产业经济方面,成渝双城经济圈全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3%,制造业增长6.5%,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显示出区域制造体系的稳定性与韧性。同时,在服务业和内需扩张与民生改善方面,成渝双城经济圈均表现稳健有力。
今年,成渝地区有17个品牌入选,比去年减少3个,品牌价值总计19825.15亿元,占总价值的4.72%。成渝地区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五粮液、长虹、通威、郎酒与长安。
2024年,东北三省产业转型与城市竞争呈现新亮点,区域经济整体稳中向好。得益于丰富的教育与科研资源,以及近年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,东北城市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,推动创新创业活力加速释放。
整体来看,东北地区正逐步走出传统路径依赖,城市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,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并进,已迈向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今年,东北三省共有19个品牌入榜,比去年减少5个,品牌价值总计19026.33亿元,占总价值的4.53%。东北地区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中国一汽、雪花、北大荒、解放和红旗。
数字经济时代,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愈发凸显。品牌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,通过集聚效应和品牌溢价,可以增强城市群的经济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。而区域经济对品牌的反哺作用同样不可忽视。区域经济为品牌成长提供了养分供给,同时,品牌优势区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源,进而培育更多强势品牌,形成良性循环。
为此,既要充分发挥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;也要夯实区域经济基础,为品牌成长提供肥沃土壤。只有实现品牌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,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持续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