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品牌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
世界品牌实验室(http://brand.icxo.com)消息:近30年来,中国自主品牌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可圈可点,联想、海尔、华为、青岛啤酒、蒙牛、波司登、格力、李宁等著名企业,是改革开放的产物,他们都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。可以说,国内市场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战场,经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,这些企业才在国内站稳脚跟,其中不少企业还勇敢地走向海外,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品牌,享受这些中国知名产品带来的服务。
不可否认的是,目前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。记者在不同国家询问了一些普通百姓,他们对中国商品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对中国知名品牌的了解。多数人能说出海尔、联想等中国知名品牌,更多的就说不出来了。有专家认为,这背后的原因很多。比如,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,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新品牌,进入市场的成本非常高。此外,中国企业整体实力弱,规模经济不足,国际化程度低,国际信息运用能力差,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经验。同时,一些发达国家歧视中国“市场经济地位”,落井下石地排挤“中国制造”。
更多中国品牌被国外认可
要改变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片面看法,重新建立对中国产品的信任,单凭海尔等少数先锋似乎很难。去年8月,在《福布斯》杂志公布的“中国顶尖企业榜”中,联想高居榜首。在获得国内国际一致好评的同时,联想也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曾评论说:“联想因收购知名国际品牌而获得国际声誉,并成为中国企业‘走出去’战略中的先锋。”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进展迟缓的背景下,“联想正作为中国企业驾驭收购的正面案例浮现出来。
埃及著名的巴伐利亚汽车集团有一个庞大的汽车组装厂,在流水线上组装的汽车只有两个牌子,一是德国的宝马,二是中国的华晨尊驰。引进中国的轿车,还是去年5月才开始的事情。巴伐利亚汽车集团主席弗拉德说,这是埃及对中国小汽车质量信得过的表现。巴伐利亚集团与中国公司合作生产Galena(根据埃及的规定,中国轿车在埃及销售,必须取一个符合当地习惯的名字,尊驰在开罗注册为Galena),也是为了打造中国汽车的品牌和名牌效应,因为以前中国出口埃及的小汽车都是相对便宜和低档的。现在,巴伐利亚集团准备让Galena成为中档甚至接近高档的轿车进入埃及市场,他们对此有决心和信心。
国外专家为中国品牌出点子
中国商品的品牌曾走过一段与日本相似的道路。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所的专家榛泽明浩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,日本品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他对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有两个建议:一是注重创新,二是建立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