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制造,要有严谨的制造精神,严格的工业标准
作者:丁海森
2016-03-22
摘要:唯有制造强国才能变身世界强国。但要想真正制造强国,全球制造商集团董事长丁海森认为,中国制造必须要有严谨的制造精神,严格的行业标准,完善技术监督。

唯有制造强国才能变身世界强国。但要想真正制造强国,全球制造商集团董事长丁海森认为,中国制造必须要有严谨的制造精神,严格的行业标准,完善技术监督。不让粗制滥造,坑钱骗财的短期利益擅越者有任何生存空间。工业制造唯有认真,脚踏实地,实实在在的长期积累才有作为。否则光强调制造,赶超什么什么技术,不学习人家的精髓,到头来又是一场洋务运动。

目前,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。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。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,包括欧盟、日本。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,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。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,包括OPEC、非洲、拉美等国。“毫无疑问,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,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。工信部部长苗圩多次强调,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

但”中国制造“究竟怎么破局?如何能使”国制造“达到”德国制造“的水平?德国工业的成就源自于一百多年工业革命的悠久积累与深厚沉淀。而中国的差距,我认为,不在于技术投资,不在于创新意识,而恰恰在于对“积累”与“沉淀‘的轻视。丁海森说,基础学科是制造业的基础,但是物理、化学、材料等学科,在中国完全是冷门,人心浮躁。

要想中国制造赶上德国制造。不单单是公司的问题,可能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努力。创造一个公平、和谐的环境,让公司有能力持续发展,有资金培训工人,有诚意珍惜工人。德国有手工业联盟,就是Hand Werk。各个地区和城市也有手工业者的工会。可以看出德国整个社会对手工业工作者的重视。

十九世纪初期,英国人要求所有出口到大英帝国领土上的德国产品必须贴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签,从而将粗制滥造的德国货与做工精致的英国货区分开。德国企业家们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,从此一代代的改善产品,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Made in Germany已经成了高端的代名词,现在Made in Germany是德国工业骄傲的象征。

丁海森说,当一个国家,全民投机,无人愿意脚踏实地做研究和开发创新,这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怎么上的去?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,做制造业的企业家发现他的老婆投资房地产,赚的钱都远远高于他开工厂赚的钱,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有优秀的制造业呢?现在你觉得高大上的德国制造曾经也是地摊货和廉价货的象征,所以中国制造一定会有翻身的一天,只要我们一代代的去改善,一代代的去进步,知耻后勇,翻身是早晚的事儿。

热门文章